<转>中美决战恰逢美国新政府的混乱,将如何影响输赢?
发表于 : 周一 4月 14, 2025 10:33 pm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至今为止的关税战历程。
川普政府于4月5日向全球发起关税大战,美国的基础关税提升至10%, 同时对约90个国家和地区大幅度加征关税,自4月9日起开始执行。 这件事引发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剧烈波动,在之后的局势变换令人目不暇接。
到4月9日,也就是正式加征关税的当天,川普紧急宣布,对中国的关税加征125%, 对其他国家的加征暂缓90天,暂缓期内实施10%的基础关税。 这种战略上的180度转向引发了巨大争议。 即使在美国国内,川普政府的此次紧急转向同样也是饱受质疑。 在分析川普政府的这种紧急转向背后的原因之前,先直接给出答案:
川普政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政府内部混乱问题的话,那么它可以打出中国经济脆断的效果。 经济脆断之下的中国,红色政权将丧失掌控局面的能力,各类势力将会趁势而起,给整个国家带来猛烈的变化。 如果川普政府不能解决问题,联邦政府继续保持混乱状态的话,那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进入大抑制模式,红色政权在经济的长期萧条之下依然保持长期的稳定。 中美双方自此进入长期的对峙。
只有这两种结果。 红色中国不可能在中美对抗中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 乙方不可能占到决心已定的甲方的任何便宜,即便它的内部处于混乱之中。 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第一种结果相对较好,长痛不如短痛,痛一把就过去了,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对红色政权来说,当然是第二种结果最好。 经济的长期萧条,并不影响顶层的红色贵族吃香喝辣。 在社会大抑制模式之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被死死地束缚在特定的管控区内,并人为地将老百姓区分为三六九等,放手让老百姓自己批斗自己。 驱使上等的牛马虐待低等的猪狗,这些经验在红色中国都有过长达三十年的社会事件,见证前三十年的文革时代就是。 现在的大抑制模式,只不过是将这些经验重新捡回来而已。 在现有科技的加持之下,管控可以更加高效,至少比文革时代高两倍,所以大抑制模式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延续六十年时间没有任何问题。
说完了结论,回归到正题。 我将从管理学角度上来解释,川普政府的这种紧急转向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相信这种紧急转向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行为。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一百八十度转向的关税战计划,那么这种计划在制定之初就会遭遇内核团队的猛烈质疑。 它的操作过程不可控,后果不可控,可能遭遇的意外因素实在太多,并且也没有什么很实际的意义。 虽然对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在4月9号之后确实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情景。 这种情景有助于推动他们做出巨大让步,与美国之间迅速达成新的一对一贸易协定。 但是美国完全可以采取更加合理的步骤来达到相同的效果。 比如说,它可以先对中国加征关税,然后按照贸易逆差的大小、 有顺序、 有计划的逐一向各贸易对象提出签订新的贸易协定的要求。 这种顺序和计划甚至都可以提前发布出来。 作为一种名谋,让全世界充分地接收信息,让各国的政治圈和金融圈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美国的诉求。 从而不至于引发全球金融系统的猛烈波动。 以这样的操作方式,有中国摆在前面作为反面样本。 敢于和美国硬碰硬的交易对象并不会有很多,川普政府同样可以达成迅速签订贸易协定的目标。
总结起来,川普政府现在确确实实处于行政混乱的状态。 刚刚通过参议院的任命流程,走马上任的各部部长,其实并不能真正掌握各自的部门。 按照常理来说,摸清行政流程,理解关键权力掌握在哪一级的司长手里,就需要三个月时间。 各位,你们一定要理解这一点。 中国有所谓科长治国的说法,实际掌握行政权力的是关键科室的科长。 美国同样有这种情况。 比如,美国财政部的实际权力集中在其二级局国内收入局,局内有七位司长,资历各有深浅,权力相互制衡。 他们相互博弈的结果,真正决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手里有多少钱可以用。 川普任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长期在基金公司工作,对财政部的内部运作一无所知,他不可能迅速理清内部流程,掌握关键的内部信息。 这个熟悉的过程就至少需要三个月。 在这之后,他才知道应该拉拢谁打压谁,在关键岗位放上自己人。 也就是说,每一名新部长,权力触角必须向下延伸两级,有效控制到司长层级。 这个控制过程又需要至少三个月。 前后合起来,空降而来的部长能在半年内完成内部集成,就算是管理能力很强的领导了。 注意,空降干部在半年完成集成,这条时间规律在全世界都能适用。 中国如此,美国同样如此。 所以,任何组织,每空降一次领导,大家都默认会有半年的内部调整期。 大家在此期间重新站队,该政治投机的投机,该趁机闹事的闹事。 然后被逐一处理,最终空降干部站稳脚跟,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团队。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半年了还没有完成内部清理,比如趁机闹事的也得不到处理,还拉拢了更多的人起来闹事,那大概率空降干部以后也完成不了集成任务了,一团散沙的现象将会长期保持。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川普于1月20日正式上任,至今只有三个月时间。 他提名的内阁成员此后陆陆续续通过参议院任命,比川普的上任时间要至两周左右,也就是说,这批部长们正式上任只有两个半月时间。 就这点时间,即便他们上任的时候带上了各自庞大的幕僚团队,也不可能真正掌控各自所在的部门,连内部流程都不可能完全熟悉。 在他们上任的同时,马斯克领导的Doge发起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行政审计,挖掘出无数的贪腐线索。 几乎所有的联邦部门都是焦头烂额,无数的公务人员被当即解雇,没有做任何交接。 我先表个态,这种大规模的内部审计,对臃肿不堪并且贪腐成性的联邦政府来说,确实是非常有必要。 联邦政府早就应该使用这样的雷霆手段来清洗内部的顽疾了。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内部清洗必然会带来混乱。 所有的行政岗位,无论它多么的低效或者涉及到多少的贪腐,设置它就一定有原因,一定有某个流程与之相关。 在裁掉它之后,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流程优化工作,重新设置权力的运行机制。 而要做到这一点,各部部长必须充分掌握自己的部门,没有任何的权力死角。 可惜的是,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的是时间。 时间,在管理上是最刚性的因素,是不可以用任何理由和借口予以搪塞的因素。 空降干部要站稳脚跟需要六个月时间,就必须要花六个月时间,无论你怎么急迫都没用。 你越急就越是破绽,就越容易被人抓到把柄,最后也就越站不稳。 从美国联邦各部门的表现来看,各部部长当然也没有能够实现奇迹。 没站稳就是没站稳,不可能假装稳如泰山。 在权力系统不稳固的情况下,贸然发起对外的大决战,单挑全世界,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这样的贸易大决战,需要美国几乎所有与经济相关的联邦部门通力配合,包括美国国务院、贸易委员会、商务部、 财政部、税务局、海关、交通部、 劳工部、农业部、能源部、司法部等等等等。 这些部门现在都被马斯克的斗志审计的死去活来。 内部原有人员被大规模裁撤,新的行政流程也没有创建起来。 就事实而言,这些部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能靠惯性维持运转,但已经非常脆弱,根本不具备应对复杂的贸易战的能力。
在发起贸易战之后,与所有的国家进行一对一的贸易协定谈判,需要所有的部门通力合作,并维持极高的沟通效率,现在的美国联邦政府当然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并不具备对外发起大决战的能力。
4月5日,世界各国纷纷联系美国要展开谈判,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具体办事的部门可以对接,也不知道应该要找谁来谈。 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负责,但每个人都不真的负责。 川普眼睁睁地看着各部门陷入混乱,事实上他也无可奈何。 缺乏政治素养是川普的老毛病了。 在内部集成远远没有完成的时刻,就贸贸然地挑战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这一点根本就不需要为川普辩护。
到美国时间4月9日下午,在混乱发生十多个小时之后,川普在内阁成员的强力劝说之下,终于决定放弃向全世界开战。 他转过身来,专注于挑战中国,只向中国加税,而其他国家则统一恢复到10%的基础关税。 中美之间的大决战因此被提前引爆。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美的经济决战,其实源于一场奇特的误会。 川普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对局势的错误把控,反而导致了双方之间决战的提前爆发。 当然了,在历史上,这样的阴差阳错本身就非常普遍。 金军南清本来也是为了抢钱抢粮抢女人。 没想到清金一推,就干翻了北宋的垃圾政权。 本来全世界对中美之间的关系决裂早就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川普政府莫名其妙地就撕开了这层窗户纸,启动了最终的决战。 这算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而一旦美国政府进入了中美决战模式,混乱的情况就迅速地得到控制。 单挑全世界并不符合民主党的利益,甚至都不符合很大一部分共和党的利益。 但是与中国展开决战,虽然在时机的挑选上有点出人意料,来得实在太急。 但是真的开打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两边也很容易就接受了。 反华本来就是两党共识。 早打也是打,晚打也是打,这是迟早都要发生,现在被川普一通乱拳,提前引爆了中美决战,那就继续打下去好了,也没啥大不了。
在此过程中,海关的系统在4月11日出过一次故障,无法计征全新的关税。 不过只花了十个小时就解决了故障,让全世界白开心了一把。 我再强调一次,民主党根本就不会成为中美决战之中的阻力。 美国联邦公务员,绝大部分都是民主党人。 他们大概率会想尽办法阻止川普对抗全世界。 但是,他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川普对抗中国。 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我希望各位能够抛弃所有的幻想。 中美决战,已经实时开启了。 而一旦决战开启,中国事实上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性。 已经反复讲过了,只有生产能力的乙方,不可能逼迫手里有钱的甲方买东西。 关键这个甲方还拥有全世界最强的军队,绝不可能被中国实施经济殖民。
在此之后,最大的争议来自4月11日,也就是周五的时候。 美国海关发布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半导体类的电子产品,也就是手机和电脑,免除加征的关税。 考虑到目前仅有中国被加征了关税,因此这条豁免事实上就是针对中国。 广大的中国人因此欢欣鼓舞,认为美国政府认怂了,放弃与中国的决战了。 不过中国人没有高兴两天。 到了4月13日晚间,美国人还在度周末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长出来做了详细说明,这种豁免只是暂时的,只有一到两个月时间,并且只针对苹果戴尔这种在华的美资企业。 在此之后同样也要对他们加征关税。 这么短的时间,其实并不足以让苹果和戴尔将中国的产能 完全转移到其他地区,大概只能勉强清空中国国内已经生产出来的存货,将存货全部运走。 但是达成了决战共识的美国政府,现在表现得非常残酷。 对于在华的美资企业也没有留下什么情面。 美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定。 既然你苹果和戴尔坚持在中国生产,那两个月后你就别卖回美国了,你就全卖给中国人好了。 卖不出去你就砸手里,该赔多少你就赔多少,联邦政府并不心疼。 这样的政策修补就非常有意思了,透露出强烈的张弛有度的味道。 给你苹果和戴尔狠狠的一巴掌,然后再给你很小的一颗糖也不甜。 你不吃你就立刻死,你吃了你就必须立刻做出牵出中国的动作。 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你也来不及想什么花招。 唯有做出了实际的迁移动作,你才能跟美国政府谈判,申请继续延长这个豁免期,让你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完成产能迁移。 不然的话,时间一到,苹果和戴尔都只能沦为中美决战的牺牲品。
这套操作动作老谋深算,不是川普政府的风格,看起来倒像是华盛顿的老牌民主党政客想出来的阴招。 这大概可以被视为两党在中美决战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的证据。 川普已经公开将中国表述为hostile trading nation, 敌对交易国。 hostile这个词非常严重,表达的是最恶意的敌对关系。 但这个词在美国那边没有引发任何反对,即便是最左派的媒体,最坚定的民主党,也认可了川普对中国的定义。 这就是美国现在的局面,通过开启中美决战,川普神奇地利用了两党之间的最大共识,并开始弥合两党之间的裂痕。 如果川普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充分说服民主党参与的话,那他真的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内部集成,从而打出最强的结果,中国经济脆短,并因此迅速地陷入社会动乱状态。 说到这里,我做一个总结吧。 中美决战,就在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时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展开了。 不过它一旦展开,就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无论你是逃避它、 无视它、 诋毁它、 抨击它、 嘲笑它,全都没有任何意义。 它的后果,将会迅速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川普政府于4月5日向全球发起关税大战,美国的基础关税提升至10%, 同时对约90个国家和地区大幅度加征关税,自4月9日起开始执行。 这件事引发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剧烈波动,在之后的局势变换令人目不暇接。
到4月9日,也就是正式加征关税的当天,川普紧急宣布,对中国的关税加征125%, 对其他国家的加征暂缓90天,暂缓期内实施10%的基础关税。 这种战略上的180度转向引发了巨大争议。 即使在美国国内,川普政府的此次紧急转向同样也是饱受质疑。 在分析川普政府的这种紧急转向背后的原因之前,先直接给出答案:
川普政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政府内部混乱问题的话,那么它可以打出中国经济脆断的效果。 经济脆断之下的中国,红色政权将丧失掌控局面的能力,各类势力将会趁势而起,给整个国家带来猛烈的变化。 如果川普政府不能解决问题,联邦政府继续保持混乱状态的话,那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进入大抑制模式,红色政权在经济的长期萧条之下依然保持长期的稳定。 中美双方自此进入长期的对峙。
只有这两种结果。 红色中国不可能在中美对抗中取得任何形式的胜利。 乙方不可能占到决心已定的甲方的任何便宜,即便它的内部处于混乱之中。 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第一种结果相对较好,长痛不如短痛,痛一把就过去了,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对红色政权来说,当然是第二种结果最好。 经济的长期萧条,并不影响顶层的红色贵族吃香喝辣。 在社会大抑制模式之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被死死地束缚在特定的管控区内,并人为地将老百姓区分为三六九等,放手让老百姓自己批斗自己。 驱使上等的牛马虐待低等的猪狗,这些经验在红色中国都有过长达三十年的社会事件,见证前三十年的文革时代就是。 现在的大抑制模式,只不过是将这些经验重新捡回来而已。 在现有科技的加持之下,管控可以更加高效,至少比文革时代高两倍,所以大抑制模式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延续六十年时间没有任何问题。
说完了结论,回归到正题。 我将从管理学角度上来解释,川普政府的这种紧急转向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相信这种紧急转向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行为。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一百八十度转向的关税战计划,那么这种计划在制定之初就会遭遇内核团队的猛烈质疑。 它的操作过程不可控,后果不可控,可能遭遇的意外因素实在太多,并且也没有什么很实际的意义。 虽然对于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在4月9号之后确实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情景。 这种情景有助于推动他们做出巨大让步,与美国之间迅速达成新的一对一贸易协定。 但是美国完全可以采取更加合理的步骤来达到相同的效果。 比如说,它可以先对中国加征关税,然后按照贸易逆差的大小、 有顺序、 有计划的逐一向各贸易对象提出签订新的贸易协定的要求。 这种顺序和计划甚至都可以提前发布出来。 作为一种名谋,让全世界充分地接收信息,让各国的政治圈和金融圈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美国的诉求。 从而不至于引发全球金融系统的猛烈波动。 以这样的操作方式,有中国摆在前面作为反面样本。 敢于和美国硬碰硬的交易对象并不会有很多,川普政府同样可以达成迅速签订贸易协定的目标。
总结起来,川普政府现在确确实实处于行政混乱的状态。 刚刚通过参议院的任命流程,走马上任的各部部长,其实并不能真正掌握各自的部门。 按照常理来说,摸清行政流程,理解关键权力掌握在哪一级的司长手里,就需要三个月时间。 各位,你们一定要理解这一点。 中国有所谓科长治国的说法,实际掌握行政权力的是关键科室的科长。 美国同样有这种情况。 比如,美国财政部的实际权力集中在其二级局国内收入局,局内有七位司长,资历各有深浅,权力相互制衡。 他们相互博弈的结果,真正决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手里有多少钱可以用。 川普任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长期在基金公司工作,对财政部的内部运作一无所知,他不可能迅速理清内部流程,掌握关键的内部信息。 这个熟悉的过程就至少需要三个月。 在这之后,他才知道应该拉拢谁打压谁,在关键岗位放上自己人。 也就是说,每一名新部长,权力触角必须向下延伸两级,有效控制到司长层级。 这个控制过程又需要至少三个月。 前后合起来,空降而来的部长能在半年内完成内部集成,就算是管理能力很强的领导了。 注意,空降干部在半年完成集成,这条时间规律在全世界都能适用。 中国如此,美国同样如此。 所以,任何组织,每空降一次领导,大家都默认会有半年的内部调整期。 大家在此期间重新站队,该政治投机的投机,该趁机闹事的闹事。 然后被逐一处理,最终空降干部站稳脚跟,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新团队。 当然,反过来说,如果半年了还没有完成内部清理,比如趁机闹事的也得不到处理,还拉拢了更多的人起来闹事,那大概率空降干部以后也完成不了集成任务了,一团散沙的现象将会长期保持。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川普于1月20日正式上任,至今只有三个月时间。 他提名的内阁成员此后陆陆续续通过参议院任命,比川普的上任时间要至两周左右,也就是说,这批部长们正式上任只有两个半月时间。 就这点时间,即便他们上任的时候带上了各自庞大的幕僚团队,也不可能真正掌控各自所在的部门,连内部流程都不可能完全熟悉。 在他们上任的同时,马斯克领导的Doge发起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行政审计,挖掘出无数的贪腐线索。 几乎所有的联邦部门都是焦头烂额,无数的公务人员被当即解雇,没有做任何交接。 我先表个态,这种大规模的内部审计,对臃肿不堪并且贪腐成性的联邦政府来说,确实是非常有必要。 联邦政府早就应该使用这样的雷霆手段来清洗内部的顽疾了。 不过,在另一方面,这样的内部清洗必然会带来混乱。 所有的行政岗位,无论它多么的低效或者涉及到多少的贪腐,设置它就一定有原因,一定有某个流程与之相关。 在裁掉它之后,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流程优化工作,重新设置权力的运行机制。 而要做到这一点,各部部长必须充分掌握自己的部门,没有任何的权力死角。 可惜的是,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的是时间。 时间,在管理上是最刚性的因素,是不可以用任何理由和借口予以搪塞的因素。 空降干部要站稳脚跟需要六个月时间,就必须要花六个月时间,无论你怎么急迫都没用。 你越急就越是破绽,就越容易被人抓到把柄,最后也就越站不稳。 从美国联邦各部门的表现来看,各部部长当然也没有能够实现奇迹。 没站稳就是没站稳,不可能假装稳如泰山。 在权力系统不稳固的情况下,贸然发起对外的大决战,单挑全世界,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这样的贸易大决战,需要美国几乎所有与经济相关的联邦部门通力配合,包括美国国务院、贸易委员会、商务部、 财政部、税务局、海关、交通部、 劳工部、农业部、能源部、司法部等等等等。 这些部门现在都被马斯克的斗志审计的死去活来。 内部原有人员被大规模裁撤,新的行政流程也没有创建起来。 就事实而言,这些部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能靠惯性维持运转,但已经非常脆弱,根本不具备应对复杂的贸易战的能力。
在发起贸易战之后,与所有的国家进行一对一的贸易协定谈判,需要所有的部门通力合作,并维持极高的沟通效率,现在的美国联邦政府当然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并不具备对外发起大决战的能力。
4月5日,世界各国纷纷联系美国要展开谈判,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具体办事的部门可以对接,也不知道应该要找谁来谈。 似乎每个人都可以负责,但每个人都不真的负责。 川普眼睁睁地看着各部门陷入混乱,事实上他也无可奈何。 缺乏政治素养是川普的老毛病了。 在内部集成远远没有完成的时刻,就贸贸然地挑战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这一点根本就不需要为川普辩护。
到美国时间4月9日下午,在混乱发生十多个小时之后,川普在内阁成员的强力劝说之下,终于决定放弃向全世界开战。 他转过身来,专注于挑战中国,只向中国加税,而其他国家则统一恢复到10%的基础关税。 中美之间的大决战因此被提前引爆。 从这个角度上看,中美的经济决战,其实源于一场奇特的误会。 川普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对局势的错误把控,反而导致了双方之间决战的提前爆发。 当然了,在历史上,这样的阴差阳错本身就非常普遍。 金军南清本来也是为了抢钱抢粮抢女人。 没想到清金一推,就干翻了北宋的垃圾政权。 本来全世界对中美之间的关系决裂早就是心知肚明,只不过川普政府莫名其妙地就撕开了这层窗户纸,启动了最终的决战。 这算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而一旦美国政府进入了中美决战模式,混乱的情况就迅速地得到控制。 单挑全世界并不符合民主党的利益,甚至都不符合很大一部分共和党的利益。 但是与中国展开决战,虽然在时机的挑选上有点出人意料,来得实在太急。 但是真的开打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两边也很容易就接受了。 反华本来就是两党共识。 早打也是打,晚打也是打,这是迟早都要发生,现在被川普一通乱拳,提前引爆了中美决战,那就继续打下去好了,也没啥大不了。
在此过程中,海关的系统在4月11日出过一次故障,无法计征全新的关税。 不过只花了十个小时就解决了故障,让全世界白开心了一把。 我再强调一次,民主党根本就不会成为中美决战之中的阻力。 美国联邦公务员,绝大部分都是民主党人。 他们大概率会想尽办法阻止川普对抗全世界。 但是,他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川普对抗中国。 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我希望各位能够抛弃所有的幻想。 中美决战,已经实时开启了。 而一旦决战开启,中国事实上没有任何胜利的可能性。 已经反复讲过了,只有生产能力的乙方,不可能逼迫手里有钱的甲方买东西。 关键这个甲方还拥有全世界最强的军队,绝不可能被中国实施经济殖民。
在此之后,最大的争议来自4月11日,也就是周五的时候。 美国海关发布实施细则,规定对于半导体类的电子产品,也就是手机和电脑,免除加征的关税。 考虑到目前仅有中国被加征了关税,因此这条豁免事实上就是针对中国。 广大的中国人因此欢欣鼓舞,认为美国政府认怂了,放弃与中国的决战了。 不过中国人没有高兴两天。 到了4月13日晚间,美国人还在度周末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长出来做了详细说明,这种豁免只是暂时的,只有一到两个月时间,并且只针对苹果戴尔这种在华的美资企业。 在此之后同样也要对他们加征关税。 这么短的时间,其实并不足以让苹果和戴尔将中国的产能 完全转移到其他地区,大概只能勉强清空中国国内已经生产出来的存货,将存货全部运走。 但是达成了决战共识的美国政府,现在表现得非常残酷。 对于在华的美资企业也没有留下什么情面。 美国政府的态度非常坚定。 既然你苹果和戴尔坚持在中国生产,那两个月后你就别卖回美国了,你就全卖给中国人好了。 卖不出去你就砸手里,该赔多少你就赔多少,联邦政府并不心疼。 这样的政策修补就非常有意思了,透露出强烈的张弛有度的味道。 给你苹果和戴尔狠狠的一巴掌,然后再给你很小的一颗糖也不甜。 你不吃你就立刻死,你吃了你就必须立刻做出牵出中国的动作。 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你也来不及想什么花招。 唯有做出了实际的迁移动作,你才能跟美国政府谈判,申请继续延长这个豁免期,让你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完成产能迁移。 不然的话,时间一到,苹果和戴尔都只能沦为中美决战的牺牲品。
这套操作动作老谋深算,不是川普政府的风格,看起来倒像是华盛顿的老牌民主党政客想出来的阴招。 这大概可以被视为两党在中美决战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的证据。 川普已经公开将中国表述为hostile trading nation, 敌对交易国。 hostile这个词非常严重,表达的是最恶意的敌对关系。 但这个词在美国那边没有引发任何反对,即便是最左派的媒体,最坚定的民主党,也认可了川普对中国的定义。 这就是美国现在的局面,通过开启中美决战,川普神奇地利用了两党之间的最大共识,并开始弥合两党之间的裂痕。 如果川普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充分说服民主党参与的话,那他真的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内部集成,从而打出最强的结果,中国经济脆短,并因此迅速地陷入社会动乱状态。 说到这里,我做一个总结吧。 中美决战,就在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时间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展开了。 不过它一旦展开,就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无论你是逃避它、 无视它、 诋毁它、 抨击它、 嘲笑它,全都没有任何意义。 它的后果,将会迅速降临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