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 4月 02, 2024 10:20 am
#5015
对电磁场理论着实让人迷恋。电磁场理论和电的应用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
heartstorm 写了: ↑周一 4月 01, 2024 3:00 pmkanting 写了: ↑周日 3月 31, 2024 6:04 pm对鲁迅的看法很一致,不过鉴于他的两棵树解开了我写作的桎梏,我一直不太批评他,早先为几百字作文搜肠刮肚到后来废话连篇,我的语文老师常说我作文写太多太发散。天涯有人曾分析过他的文体为何如此激烈,说他是被秋瑾刺激到了,这是一种独特的视角。至于唐诗,是华丽的但没有灵魂的躯壳,无法共鸣,宋词情感奔放,是一种精神的回归,可惜被蒙古打断,如果蒙哥没意外死于钓鱼城,欧洲大概率要遭殃,那时欧洲已经连输好多次,如果欧洲也被蒙古占领,就不存在后来的文艺复兴。中国四大名著我只看过三国演义,红楼梦原来觉得大家都看了我没看不好,打算看一看,结果开头就是三生石之类的佛学描述,我那时已经很痛恨佛学,直接劝退。49年后的小说大多是中短篇,长篇从不看,因为看后就知道他们的水平真的很次,往往翻几页就扔一边了,不过现代玄幻我是看的,各种奇思妙想非常吸引人。可惜近些年被限制了。历史剧倒没接触过,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天生不喜欢舞台剧,各种戏剧都不看,可能是平时太爱玩,每一分每一秒必须用来玩,不然觉得这时间浪费了,后来发现这直接导致了我和文艺女青年的交流存在困难无法共鸣。対诗不会,各种小故事不会,常为之扼腕。至今看影视剧都有直拉的习惯,如果是在影院,遇到不好的会直接走人,还好少时是世界影视剧的黄金年代,阿甘正传我就看了好多遍,还有勇敢的心等等,我的世界里太多刀枪剑戟,权谋争斗,探险成名之类。读欧美名著那时是一股风潮,是一种时尚,随读随丢,后来发现散文和日记,才真正是我的最爱,当然历史书也是我一大爱,没事就翻翻散文,多有收益。散文贵在真诚和温情,所以读书到最后我想大家都是殊途同归的。heartstorm 写了: ↑周日 3月 31, 2024 4:17 pm有意思。多谢分享。kanting 写了: ↑周日 3月 31, 2024 1:21 pm我个人特别喜欢散文或日记形式的文体,至于很多长篇,好多都忘了,比如战争与和平,内容几乎全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我基本都看过,但基本全忘,雨果的一样,红与黑当时感觉很深刻,现在已经忘记,看过的名著不少,大部分已经毫无印象,小说的作者我大概最喜欢马克吐温,可能与他的小说和他个人经历紧密相连的缘故,加上文笔好,还能记住不少。heartstorm 写了: ↑周六 3月 30, 2024 9:47 pm 第一次见到那时小学课本内容,海伦那篇深有同感,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惊讶于她对生命的热切,在家里一本散文集里看到的,我想好多人不主动去阅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这是最生动的教育。盲女海伦那篇我读的是英文的。初读时年轻,忙于读专业书, 又还不太懂事,没有细心去体察世事人生社会,故对其认识不够。现在读当然理解了其中的很多东西。那是一篇小经典。
我大约12岁时开始看长篇小说和剧本。很喜欢《西游记》、《三国演义》。不是很喜欢《水浒》,《红楼梦》。后来也喜欢一些剧本和历史。喜欢《东周列国志》、周信芳的《虎符》、郭沫若的《蔡文姬》等历史剧剧本,但不喜欢曹禺的剧作作品。那些历史剧也引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都了《中国通史》等。《论语》很精辟,中国人都该读。《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简爱》等等看过,但印象不深,主要是当时不理解其内涵,不是很喜欢这些作品。美国小说家和德国小说家(比如伯尔)的小说及法国罗曼罗兰的小说看过一些,觉得不怎么样,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意大利的法拉奇的小说及澳洲的小说家的(如《荆棘鸟》)冰岛小说西班牙小说也都读过一些,有一定的艺术性。喜欢宋词担不是很喜欢唐诗,觉得唐诗对格律的要求限制了想象力和意境,有点因文因格律害义。文字原本是表达思想的载体和工具,不能舍本求末。五四作家则喜欢茅盾、冰心、林语堂、郁达夫的作品。佩服鲁迅的文字的简练入骨的深刻,但觉得他过于刻薄,也读了些他的作品,但一点都不喜欢,觉得没有美感,都是投枪和匕首,就是在战斗。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有功力的,比较深刻,他的诗也有激情,这点有点像普希金,但他写的这之外的东西比较浅薄过于直白--这点有点奇怪,与他的历史剧的深刻形成鲜明的对比。沈从文的一些关于湘西风情的作品和梁实秋的小品也是和不错的。1949年之后特别是文革之后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等等的基本文字工惨不忍睹和整体个人学问修养也极差,他们的东西不成文学作品。我后来及现在则比较偏向读一些带哲理比较深刻普适隽永真理性的东西,不太喜欢读过于情绪化的自我的东西。故现在很欣赏歌德培根泰戈尔,常拿出来反复读,每读都很享受他们的意境和启示。
kanting 写了: ↑周日 3月 31, 2024 6:04 pmheartstorm 写了: ↑周日 3月 31, 2024 4:17 pm有意思。多谢分享。kanting 写了: ↑周日 3月 31, 2024 1:21 pm我个人特别喜欢散文或日记形式的文体,至于很多长篇,好多都忘了,比如战争与和平,内容几乎全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我基本都看过,但基本全忘,雨果的一样,红与黑当时感觉很深刻,现在已经忘记,看过的名著不少,大部分已经毫无印象,小说的作者我大概最喜欢马克吐温,可能与他的小说和他个人经历紧密相连的缘故,加上文笔好,还能记住不少。heartstorm 写了: ↑周六 3月 30, 2024 9:47 pm 第一次见到那时小学课本内容,海伦那篇深有同感,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惊讶于她对生命的热切,在家里一本散文集里看到的,我想好多人不主动去阅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这是最生动的教育。盲女海伦那篇我读的是英文的。初读时年轻,忙于读专业书, 又还不太懂事,没有细心去体察世事人生社会,故对其认识不够。现在读当然理解了其中的很多东西。那是一篇小经典。
我大约12岁时开始看长篇小说和剧本。很喜欢《西游记》、《三国演义》。不是很喜欢《水浒》,《红楼梦》。后来也喜欢一些剧本和历史。喜欢《东周列国志》、周信芳的《虎符》、郭沫若的《蔡文姬》等历史剧剧本,但不喜欢曹禺的剧作作品。那些历史剧也引起了我对历史的兴趣,都了《中国通史》等。《论语》很精辟,中国人都该读。《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简爱》等等看过,但印象不深,主要是当时不理解其内涵,不是很喜欢这些作品。美国小说家和德国小说家(比如伯尔)的小说及法国罗曼罗兰的小说看过一些,觉得不怎么样,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意大利的法拉奇的小说及澳洲的小说家的(如《荆棘鸟》)冰岛小说西班牙小说也都读过一些,有一定的艺术性。喜欢宋词担不是很喜欢唐诗,觉得唐诗对格律的要求限制了想象力和意境,有点因文因格律害义。文字原本是表达思想的载体和工具,不能舍本求末。五四作家则喜欢茅盾、冰心、林语堂、郁达夫的作品。佩服鲁迅的文字的简练入骨的深刻,但觉得他过于刻薄,也读了些他的作品,但一点都不喜欢,觉得没有美感,都是投枪和匕首,就是在战斗。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有功力的,比较深刻,他的诗也有激情,这点有点像普希金,但他写的这之外的东西比较浅薄过于直白--这点有点奇怪,与他的历史剧的深刻形成鲜明的对比。沈从文的一些关于湘西风情的作品和梁实秋的小品也是和不错的。1949年之后特别是文革之后的作家如莫言贾平凹等等的基本文字工惨不忍睹和整体个人学问修养也极差,他们的东西不成文学作品。我后来及现在则比较偏向读一些带哲理比较深刻普适隽永真理性的东西,不太喜欢读过于情绪化的自我的东西。故现在很欣赏歌德培根泰戈尔,常拿出来反复读,每读都很享受他们的意境和启示。
对电磁场理论着实让人迷恋。电磁场理论和电的应用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